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精选推荐】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将高校后勤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分工格局之中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重构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处理好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现代企业规律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建立起一个以新型服务产业经营融资和劳资管理的运营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 后勤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没有后勤作保障, 教学科研就上不去,高校教育就无法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 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设施问题和管理水平滞后是当前高等 教育发展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 ,并已成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后勤社会化改 革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笔者 认为,除进行运行机制上的转变外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体制上的转变 ,只有引进现 代企业制度,才能使后勤社会化具有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后勤管理;社会化;问题;对策;高校 1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管理体制明显落后 首先,因学校的后勤部门从属于学校,无独立的决策权利。

 其次,在执行上,很多 高校将后勤管理工作权利化,形成官僚作者,导致管理失衡。再次,后勤咨询体制不 健全,体制上存在的典型问题还有 :后勤企业是在运作上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分配 上实行事业化分配。

 1.2 管理结构严重失衡 很多高校后勤管理没有独立机构,从属于学校的直线管理,没有合法的法人地 位。这样,就无法按照企业运营的规律来设置自身的组织结构,也难以形成因地制 宜、各具特色的后勤管理结构形式,造成后勤管理结构形式与内容的不协调。存 在着管理渠道多、动作慢、协调配合难度大、不便于决策等缺点。

 1.3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直以来,后勤管理很缺乏竞争意识,不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 的机制服务忽略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作用,内部组织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和所创造 的利益严重脱节,形成“大锅饭”的局面。再者,管理工作中极度缺乏激励机制,忽略 了一些企业中激励手段的运用,造成个人缺乏积极和主动的竞争意识。最后,后勤 管理工作缺乏制约制度,使得相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1.4 管理观念较为陈旧 陈旧的管理观念表现为:1)后勤管理部门将管理理解为“指挥”。

 2)后勤组织机 构及其员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对 旧体制、旧机制情有独钟,普遍抱有一种“得过且过”思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3) 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存在忽视管理质量的问题。

  1.5 员工素质水平较低 一般来说 ,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 素质较差, 导致后勤管理 社会化的的过程中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 题。且有一些干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贪图享乐,败坏了自己个人的形象,且对 下属员工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1.6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外部企业难以进入学校市场,学校的地方保护主义从侧面阻碍了后勤的 发展。没有竞争的商业氛围是不合理的,但在原有的体制下其他企业被摈弃在校 园之外,在无竞争的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动力不强,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校内企业 难以成长壮大,无法向社会拓展,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后勤企业缺乏发展的基础。

 2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将高校后勤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社会化分工格局之中,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重构政府、社会、学校三者 之间的关系,并且处理好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现代企业规律制定相 应的企业制度,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建立起一个以新型服务、产业、经 营、融资和劳资管理的运营机制。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模式是:按照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 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督”的后勤保障体系。具体的实践对策如下。

 2.1 提高意识,坚定改革的方面 目前,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的发 展。在这样的现状情况下,要大力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使高校教育能 够顺利的发展。高校后勤理工作关系着学校的效益,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 重大举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成为高 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高校后勤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这样的改革中难免会 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应对的时候,应本着一种客观的态度 ,加强思想认识,根本解 决实质性问题。

 2.2 开放校内市场,开展校园竞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服务质量和 管理水平飞速提高, 而高校后勤实体因为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思想保守,不敢也不愿参与市场竞争。校内市场竞争不充分。这种局面,在不久的 将来,肯定会被打破。我国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社会竞争的能力普遍不强,是不争之 实。高校后勤服务集团 “走不出去”,只有死路一条。与其被动地接受被淘汰的命 运,不如尽可能创造条件开放校内市场,以“请进来”为主,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 结合的路线,把后勤搞活搞好。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高校把后勤交给社会去 办,这里的社会既可以是来自原高校的后勤集团,也可以是社会上其他第三产业。

  具体给谁办,完全看双方竞争的结果。在后勤改革的过渡期内,引入适当的校园竞 争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服务的改善、有利于学校和师生得到实惠。但目前 校园内除基建和修缮市场存在竞争外,其他后勤服务如饮食、接待、商贸基本上 都由本校实体所垄断。这些实体由于没有竞争压力,收入稳定,上交有限,因此也没 有开发校外市场的动力。有实力的高校可以以集中经营型资产所组成的大实体 ——后勤集团产业公司,集中精力搞经营,依托校内市场,融入社会竞争,依靠现代 管理,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经营所得,支撑起后勤的服务保障体系。

 2.3 高校后勤产业化要继续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 高校后勤应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 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这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即使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有别于社会上的其他第三产业 ,高校后勤产业也必须坚持姓 “教”, 只 有在不损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追求经济效益。

 这是高校后勤产业的一个重要 特点。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公司是经济组织,其宗旨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要 实现这个宗旨必须通过追求利润最大化去完成,这必然与后勤企业的教育属性相 矛盾。所以如果不顾后勤资产的性质,一刀切地把经营型和服务型资产统统注册 为法人实体。

 可能会在许多有关学校和师生切实利益的服务项目上牺牲社会效益 来换取经济利益 ,最终导致各方不满。如果师生一有不满 , 很容易引起各方关注 , 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4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创造宽松环境 政府重视和支持,首先有利于高校后勤改革获得必要的政策扶持。某些地区 由于政府认识不到位,甚至连中央规定的 6 年免税政策都置之不理,导致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仍然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其次,高校后勤大规模的合作与联合只能 由政府出面主导和协调,自发联合仅局限

 在小范围内,松散且没有规模。规模化经营降低了服务成本,高校后勤的集中 采购、集中配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降低服务和经营的成本,使学校和 师生受益。

 政府在整个高校后勤管理体质的改革过程中要发挥指挥家和管理者的 作用,不要让学校内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学校负责,同时促使高校行政部门尽快转化 角色,找准职能定位,从整个高校的角度出发公平地考虑问题 ,制定改革策略,通过 行政方式消除强大的经济组织或人为的力量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阻碍。

 各级 政府应为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并创造保障后勤服务市场 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开放的宽松环境。

 3 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后勤社 会化改革是对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高校后勤体制和运营机制的一次大变革。

 这 项改革的核心是体制创新,体现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发展的与时俱

  进。

 历史和实践已充分证明,传统后勤体制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必须改革。

 参考文献 [1] 邓易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风险分析和抗风险对策研究 [J].商场现代 化,2007,5. [2]权淼鑫.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 版),2006,9. [3]刘洁.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4]陈艳秋,白海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华北煤炭医学 院学报,2004,2. [5]张林,董春阳.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6] 刘海战 .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认识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社科 版),2005,3.

  

推荐访问:高校后勤管理对策论文 社会化 存在问题 对策